当前位置:首页 > 平谦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邵阳非遗“千年技艺”正在破茧成蝶

  3月26日下午,湖南隆回县宝汇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猪血丸子烤房内,飘来柴火烘熏的焦香。“一边网上销售,一边线下生产,根本忙不过来。这些猪血丸子都已经‘名花有主’了,等熏烤好了,就得立马发货。”公司负责人阳凯波笑着说道。

  据他介绍,公司光销售猪血丸子,一年营业额就达近六百万元。这只是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经济消费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邵阳市蓝印花布、向氏血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赋能邵阳市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并且来势喜人。

  当前,古城邵阳,正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生产力。从蓝印花布的产业化突围到猪血丸子的“舌尖经济”,从花瑶挑花的时尚蜕变到卤菜、血鸭的品牌崛起,邵阳非遗以“守正创新”为内核,书写了一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交融共生的振兴史诗。

  邵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省级非遗项目、88项市级非遗项目,1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7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构筑起耀眼夺目的邵阳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副所长谭高荣说:“邵阳非遗资源丰富,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邵阳市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其赋能邵阳市经济发展,成效可圈可点。

  蓝印花布正在激活乡村造血功能(邵阳日报 供图)

  邵阳县天子湖畔的蓝印花布,承载着唐代“豆浆防染”技艺的基因,惊艳了时光,风华了岁月。如今实现了“非遗+旅游+研学”模式实现蝶变。而投资2.8亿元的望江湖蓝印花布特色小镇,更是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它集工坊、民宿、研学基地于一体,让村民既能居家制作文创产品,又能参与旅游服务。蓝印工坊通过“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带动千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超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其产品已从传统布料延伸至布鞋、公仔、茶具等文创领域,甚至登上国际展会。蓝印花布,已成为湖湘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正向世界发出邀请:领略湖湘文化,就得感受蓝印花布。

  宝庆猪血丸子2010年被列入邵阳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湖南省十大特产和湖南省十大名菜之一,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一直久负盛名,并拥有着蕞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邵阳人来说,猪血丸子是过年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隆回的猪血丸子是宝庆猪血丸子的典型代表,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隆回猪血丸子以“非遗夜市”为突破口,传承人邱建华将熏制技艺展演与故事讲述结合,吸引游客现场体验并触发线上销售热潮。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成为邵阳“非遗年货”体系的拳头产品。而武冈卤菜则依托百年老汤秘方,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连锁经营,形成产值数亿元的产业集群。向氏血鸭更以电商为翼,年销量达百万份,跻身“湖南十大名菜”。

  隆回花瑶挑花曾因传承困境濒临消亡,如今通过“非遗+设计”焕发活力。传承人刘映艳开发出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剪裁的服饰系列,登上米兰时装周,单件售价超千元。隆回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推动挑花技艺进入职业院校课程,形成“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成效显著。

  动听的山歌唱起来,热情的舞蹈跳起来,飘香的米酒端起来……这是去年国庆期间邵阳市各县(市区)旅游景区的热闹场景。据统计,去年国庆假期间,邵阳市纳入监测的16家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14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6%;实现营业收入13909.13万元,同比增长21.69%。

  邵阳市民俗文化浓郁。在崀山风景名胜区,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崀山景区特邀崀山峒歌非遗传承人陈孝友在夫夷江上开展瑶家峒歌表演,还推出了跳竹竿舞、舜皇里不夜城欢乐节、“非遗打铁花+非遗火壶”等活动;隆回县虎形山乡花瑶景区推出龙飞炭舞花瑶情的非遗项目暨花瑶风情展演,呜哇山歌、梅山油龙、七江炭花舞等表演,让游客沉浸体验花瑶的浪漫与热烈……

  目前,邵阳市以非遗为核心,正构建“全时空体验”文旅生态:节庆IP引爆流量。今年春节期间,全市的非遗集市、龙狮表演、戏曲展演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570万人次,拉动消费87.95亿元,其中元宵非遗集市汇聚40个项目,市民可体验滩头年画印制、油布伞绘画,单日销售额超百万元;景区赋能新场景。崀山景区推出“非遗打卡赠脐橙”活动,绥宁花园阁湿地公园将“财神送福”表演融入自然景观,实现非遗与生态的双向赋能;夜间经济新业态。武冈西直古街以非遗灯会、汉服巡游激活夜间消费,游客量同比增长4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激增。

  构建“四级传承人金字塔”,产品创新年轻化,数字化传播破圈……这是邵阳市非遗赋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逻辑。尽管成就显著,但邵阳非遗仍面临诸多挑战:多数非遗项目缺乏传承、多数非遗项目很难转化为经济收益以及多数非遗项目创新能力弱等等。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洪范认为,要在产业化布局与产业链完善上发力。他认为,非遗赋能经济发展,需实现规模化效应,政府要制定非遗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产业基地,促进资源聚集与产业链延伸。

  省政协委员傅小松提出“科技+文化”融合路径,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非遗注入新活力。同时,非遗传承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如邵阳职院与高校联合成立轻工业设计研发中心,推动非遗产品的现代设计。

  非遗赋能经济发展,破局之路在哪?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杨琴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她分析认为,一是让非遗进课堂。通过在大、中、小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举办非遗讲座和民俗活动、研学等方式,培养中、小学生对本土非遗的热爱和认知,促进大学生热爱地方非遗,从而激发更多的人加入非遗项目中来;二是用数字媒介融入非遗。通过数字化展示非遗产品,借助新媒体,如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将非遗故事讲好,让非遗产品“火起来”;三是政府加大对非遗的保护与发扬。设立专项基金,为传承人提供生活补贴和创作资金,帮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同时,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和展示场馆,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交流和销售的平台,提高非遗产品的附加值。

  邵阳非遗赋能经济发展,本质是一场文化自觉运动。当蓝印花布从农家织机走向国际展台,当猪血丸子从灶台小吃变为网红爆款,传统技艺正以产业化的姿态重获生命力。在这条路上,邵阳以非遗为支点,撬动的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复兴。(袁进田)

  邵阳以非遗为支点,撬动的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复兴。

网络招商运营服务平台:园区产业招商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平谦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本文链接:http://plainvim.021cf.cn/index.php/post/1535.html

相关文章

北京发布首个针对民营资本投资文创产业新政策

北京发布首个针对民营资本投资文创产业新政策

  两栋颜色鲜亮的写字楼之间,碧绿的草坪刚刚修剪一新,空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青草香;两位西装革履的白领围坐在咖啡桌前低声交谈,惬意地享受着午后阳光;不远处,微风下的水景平台荡起圈圈涟漪……这...

转型|老园区聚高精尖锅炉房变点子中心

转型|老园区聚高精尖锅炉房变点子中心

  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3年来,本市在疏解上做“减法”,在强化首都“四个中心”功能上做“加法”,攻坚克难,在跨越疏解非首都功能定位产业这一难度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divdata=datasource:20230415ece0ca513da34c96a33c96d991b681b9datatype=content

divdata=datasource:20230415ece0ca513da34c96a33c96d991b681b9datatype=content

  利用老旧厂区改造的朗园文创园区(4月12日摄)。   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老旧厂房的主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

老旧厂房转型文创园区“朝阳经验”全面推广

老旧厂房转型文创园区“朝阳经验”全面推广

  原标题:老旧厂房转型文创产业园区 “朝阳经验”将全国推广   6月21日上午,朝阳区和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召开“2018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研讨活动”新...

“花前乐下此时蕞美”国风雅集冬日赏梅季在永泰浪漫启动

“花前乐下此时蕞美”国风雅集冬日赏梅季在永泰浪漫启动

  1月17日上午,“花前乐下 此时蕞美”国风雅集冬日赏梅季活动在福建省永泰葛岭镇文埕湾梅林拉开帷幕,不少游客前往互动打卡,在古韵中感受梅花的灵动与雅意。此次线日,“花前乐下 此时蕞美”国...

安徽金寨南水村:竹海春潮涌振兴画卷新

安徽金寨南水村:竹海春潮涌振兴画卷新

  初春的大别山,新绿初现,春意渐浓。   从县城驱车30多公里,来到风景宜人的金寨县梅山镇南水村,在清晨的薄雾中,嫩绿的竹笋破土而出,竹林随风轻摆,竹叶在初春的阳光下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