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工改”挺起制造业当家“硬脊梁”
中山开年推出“百千万工程”十大攻坚行动,“更高质量推进镇村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简称工改)首当其冲。在一元更始的关键时刻,用一个“冲”字给火炬开发区“工改”点题。
冲刺建设速度。2024年12月30日,随着蕞后一方混凝土精准浇筑,位于民众街道的恒泰昌电器“工改工”宗地项目封顶。过去一年,火炬“工改”项目开工即冲刺,与时间赛跑,全年新增建设项目15个,项目用地1054亩,建筑总面积60万㎡,总投资28亿元,预计年产值83.8亿元,年税收3.8亿元。
冲刺全年任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火炬开发区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拆除整理面积数1561亩,占年度市下达总任务的130%,拆除整理任务完成率全市排名头部。
冲刺新开局。火炬开发区坚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责任,新一年推动31个在建工改项目加力提速,加强项目招商,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制造业当家基础。
岁首回望,三个关键词记录了火炬开发区“工改”的不平凡历程。
2024年11月14日,总投资9.32亿元的中山珠江啤酒“工改”项目动工,新增30万吨酿造产能,新建一条7.2万罐/小时的易拉罐啤酒生产线万瓶/小时的瓶装啤酒生产线亿元。中山珠江啤酒产能扩建,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啤酒企业。支撑企业发展愿景的,正是新质生产力。该项目将引进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行业领先设备、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和数智运营,打造绿色数智啤酒工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此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同样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的,还有广东英得尔公司“工改”项目。该企业是车载冰箱行业的领导者,面对新能源汽车急速爆发的大市场,公司急需扩大产能。在周边无新增供地的情况下,公司采用原地腾挪分期改造方案,实现边改造边生产。一期改造仅用10个月时间就建成4万㎡高标准厂房,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产量提升40%以上。二期“工改”再建3万㎡厂房,预计2025年投产后企业营收将达30亿元以上,推动企业迈向“世界级车载冰箱头部品牌”目标。
支撑企业雄心的,仍然是新质生产力。英得尔公司作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拥有274项专利,在“工改”改造厂房的同时,加大智能化与数字化建设,投资千万新建业内领先实验室,投入3000万元打造自动化生产车间,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全面改造升级后,英得尔将进一步整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带动电子电控、精益注塑等企业集群发展。
三年来,火炬开发区腾挪出4030亩高质量产业空间,在深中通道通车前后,改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天地,在珠江口西岸打造出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启动76个“工改”项目动工建设,可提供420万㎡高标准工业厂房,服务增资扩产和招商引资企业222家,预计新增投资208亿,新增年税收11.8亿元,为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制造业当家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4年12月24日,一场旨在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的活动在火炬开发区工业园区举行,活动主题是“链动未来,价值共创供需对接会”。企业面对面,供需点对点,需求方企业代表提需求,供给方代表展示技术实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主办方为企业家们提供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助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对接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和行业动态,打破信息壁垒,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宽合作渠道,实现互利共赢。活动凸显的是火炬开发区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的目标与愿景。
产业生态链,链主是关键。正在扩建的中山珠江啤酒“工改”项目,近年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稳步增长,“工改”前在珠三角的酿造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该企业积极发挥食品及快消品产业链中的“链主”作用,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火炬区,在火炬健康基地产业园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品、快消品研发生产产业集群。
刚刚封顶的恒泰昌电器“工改工”宗地项目也以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为目标,改造后容积率 3.5,是改造前的4.5倍,项目计划引入智能家居生产、电子智能装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全力打造具有完整产业生态链的光电产业集群。
小米生态链落户火炬开发区是“工改”的点睛之笔。深中通道建设及通车以来,“工改”专班多次赴深圳举办招商洽谈会,成功引进链主企业——深圳比科斯集团投资2.2亿元,以产业4.0标准,在火炬开发区投资新建科创产业园。该项目原为宫坂富士(中山)有限公司厂房,用地面积29亩,容积率仅0.36。纳入“工改”项目并改造升级后,深中科创产业园利用自身产业资源和供应链体系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承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溢,逐步形成以落地、孵化、产业化、资本化为主业的四大服务体系,努力建成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集聚地。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深圳比科斯集团“呼朋引伴”,已成功吸引5家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签约入驻,再增投资5亿元。未来,该园区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技术转化中山基地,围绕“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引链强链,打造深中产业融合的产业生态园区。
火炬开发区“工改”坚持“建”“招”并举,创新招商前置、厂房订制、分层出让等举措,在“工改”园区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尤其为中小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项目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学研配套厂房,有效降低初创企业和项目融资成本,打造工业园区人文生态链。联速·两岸科创园“工改”一二期项目“完工即满租”“交楼即投产”,项目吸引19家光电光学上下游企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达80%,“上下游就在上下楼”,园区各企业抱团发展,共享信息,节能增效,共同致力于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园区成立企业业主委员会、光电信息业分会,自发举办业务交流会、研讨会、招商会等活动,形成研发、生产、招商等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出产业园区人文生态链。
在更大体量的“工改”连片开发上,火炬沙边片区已推进“工改”项目16个,项目用地面积达640亩,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将新增标准工业载体142.5万㎡,是原来旧物业的8.2倍,预计年产值达77.4亿元,是原来的22.7倍,年税收达3.1亿元,是原来的20.1倍。如今,一座座“工改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塔吊林立、机声轰鸣的火热景象,共同书写着城市的天际线,映衬出新一代产城融合生态园区。
2024年12月20日,火炬开发区小微企业融资政银企对接会在工业园区举行,“工改”园区入驻企业——中山汉通激光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与四家银行机构进行授信签约,合计授信金额达2500万元。这标志着火炬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据了解,火炬开发区在全市各镇街中率先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推进信贷资金、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激活小微企业生机活力。目前已开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在线亿元。
政银企对接,体现的就是定制化服务。正如深中科创产业园投资方坦言,火炬有足够的产业空间支持企业投资发展,有能力成为大湾区项目落地蕞快城市之一,服务蕞优城市之一。
刚封顶的恒泰昌电器“工改”项目,火炬开发区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为改造主体提供了土地合宗、“工改”方案审批、报建审批等全流程服务,后续还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招商、资金扶持、人才引进和培训等一系列定制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投资人坦言,正是火炬开发区“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更加坚定了企业扎根火炬的信心。
火炬开发区“工改”除了加大政策宣传和释疑之外,一是发挥国有银行金融赋能作用,在“工改”启动之初,区管委会与10家国有银行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各合作银行推出支持“工改”项目在建工程抵押、新购厂房按揭贷款等多项综合性业务。
二是创新提供建筑设计方案增值服务,重点针对“工改”项目建筑的空间布局、外立面设计、厂区交通组织以及电梯等基础设施配套给出指导意见,确保新建项目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契合度,以及项目厂房对城市景观提升的贡献值。
三是推动完善配套设施。火炬“工改”园区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统筹好新建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引领由单体项目组成的工业“集聚区”向系统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发展。
四是探索厂房订制、分层出让、厂房腾挪等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以“量身定制、精准匹配、拎包入住”为理念,根据签约入驻企业的需求,提供多种厂房方案供企业选择,确保厂房与入驻企业精准高效匹配。推动分层出让模式,让初创型企业无须自己建厂就可以用较低成本购置物业厂房,产权还能用于抵押融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各种定制化服务,让企业敢投、易投、快投,企业家们纷纷用实际行动给火炬投了信任票,兑现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目前,火炬“工改”催生民间投资项目69个,占动工总项目的90.7%;项目用地面积2374亩,占动工总面积90.8%;建筑面积370万㎡,占建筑总面积88.8%;撬动民间投资115亿元,占比88%;预计年产值265亿元,年税收9.6亿元。(中山火炬)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火炬开发区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拆除整理面积数1561亩。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平谦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