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湖塘科技产业园“基金+基地+城市”节地发展模式
湖塘科技产业园东至湖塘镇界、南至长虹路高架、西到采菱港、北到人民路,总面积约8523亩,园区内原以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纺织、印染企业为主,且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内各项配套设施缺失,经过多年的“野蛮”发展,园区内很多企业已属典型的“危污散乱低”,亟待整治。区域内共有印染企业35家(其中1家伊思达于2022年底关停),其余不涉及印染的纺织、服装企业25家,还有少量其他行业企业,上述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广电路以北沿青洋路高架两侧,工厂环境面貌极大地影响了武进东部城区的城市形象。
2022年7月,经区委、区政府认真研究,决心以武进区雄厚的产业基金资源为依托,在湖塘科技产业园试点,积极探索推动“基金+基地+城市”节地发展模式,努力将湖塘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武进培育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武进乡镇园区转型的重要战略样板。园区内整治改造启动区域占地面积约1103亩,分为三个片区:工业坊A至E区1000亩、城东园区产城融合示范区31亩、新湖科技创新产业园72亩。
截至目前工业坊A、B、C、D四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标准厂房面积约55.6万平方米。E区正在建设,一期出让面积59亩,由武进区国经集团与联东集团共同出资开发,规划建设面积约9万平方米,容积率2.16,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拟建成集高标准厂房、研发中试楼、总部办公楼、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城东园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占地31亩,已通过拆迁的方式拆除老旧厂房26400平方米。按照初步方案,拟重新规划建设标准厂房8幢,采用“定制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可分割转让”的模式对接新兴产业类项目落地。该项目投资总额2.2亿元,已于2023年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正式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计划落户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及相关产业类项目10-15个,通过阶段性的培育,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3亿元,实现税收超1800万元。
新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占地72亩,拟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约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于2023年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正式建成投用。项目定位于建设高标准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部分自持,同时分别面向市场及湖塘镇所辖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出售,整体纳入湖塘科技产业园统一管理,实施一体化的产业定位、项目招引和培育。计划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主要招商对象,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实现税收超5000万元。
湖塘科技产业园作为武进区首个“基金+基地+城市”试点,主要利用原存量用地建设高标准厂房引导“工业上楼”,破解土地要素紧张难题,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以存量换增量,谋求形成产业裂变、提升经济密度的突破口。地块平均容积率从1.1提升至2.16,以土地存量换得土地增量,向天空、地下要地,突破了土地掣肘,极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地块内所有配套停车位均设于地下车库,比传统工业项目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园区高标准厂房内已有安康医疗、沃沛斯新能源、朗奇威电器、三鼎光电等为代表的160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入驻。入驻项目产业主要涵盖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三大产业类型。园区内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规上企业15家。2022年园区实现产值37亿元,纳税9400万元。园区人才工作持续推进,已累计成功申报“龙城英才”项目26个。成功申报省双创“创业类”项目2个,省双创博士项目1个。人才项目中,现产值超5000万元项目3个,超3000万元项目1个。
通过导入科技创新项目,链接高能科创平台,联合头部产业资本等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随着全球首款激光模切RIFD标签产业化项目、国内领先的储能电站自然冷却散热系统产业化项目、国内领先的高磁通开关磁阻电机产业化项目、国内领先的汽车在线检测平台项目等相继落地,园区入驻企业能级正在产生“质”的飞越。目前,园区已成功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省级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园区利用紧靠武进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打造15分钟创新创业生活圈,深度推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成功引入十足便利店、库迪咖啡、星星充电等生活配套,完善路演中心、共享会议室、共享直播间等工作配套,多功能滨水廊道启动改造。依托区先行集团,园区启动武进青创港人才公寓建设工程,以不低于四星级要求打造新型人才公寓,增强园区人才承载能力,营造高品质办公生活环境,项目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约4.87万平方米,预计可提供人才公寓约745套。
1、搭建基金群导入高能资源,积蓄强劲动能。
将“基金+基地+城市”作为主路线,区国经控股集团以武进百亿产业母基金为纽带,借力庞大基金“朋友圈”资源网络,为园区组建1亿元的专项基金。与头部基金链接合作,建成29个联动子基金,总规模超400亿元。同时,积极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形成了广泛合作,搭建了多元、立体的资源导入渠道,推动投招联动,带动优质项目快速聚集园区。
2、高标准厂房引导“工业上楼”,破解空间难题。
湖塘镇作为“中国织造名镇”,传统的单层或低层厂房空间利用相对粗放,污染问题及安全问题严重,武进区推动湖塘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湖塘科技产业园的高标准厂房层数为4F-10F,首层不低于7.2米,首层荷载2T,标准层不低于4.5米,标准层荷载500KG,高层厂房设置3T货梯,结合室外卸货平台,满足10层企业货物及设备的升降需求,高效解决设备不易上楼、高层厂房货运效率低等问题,有力提升土地价值。同时小汽车停放全部集中于地下停车库,形成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的格局。
3、出台新办法推进存量盘活,提升土地效益。
园区运营方江苏国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常州市武进区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在武进区政府和湖塘镇政府的双重加持下有序推进园区业务,探索出台了《园区续租和清退管理办法》,按照亩均产出贡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园区企业分为ABCD四类,并通过市场化方式逐步对D类企业实施清退,不断盘活空间,优化产业结构,2023年已整理清退面积约8000平方米,进一步淘汰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不断盘活可用空间,增强优质项目承载能力,逐步实现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武进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深化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3〕322号)及常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若干规定》(常政办发〔2022〕6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武进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塘科技产业园提档升级的会议纪要》(区政府办公室2022年第38号),要求将湖塘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科技与人才资源的集聚高地和高品质园区运营的创新典范。
另外,园区内部也制订出台了《招商管理办法》、《湖塘科技产业园E区招商管理办法》、《清退与续租管理办法》等,抬高企业准入标准。
1、“工业上楼”打造“垂直工厂”。
鼓励开发区、工业重镇投入更多高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聚集产业园区,借助高标准厂房,提高用地容积率,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推动区域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对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一律不再新供地,引导其入住高标准厂房,通过租赁或创新分割转让的方式取得不动产权。导入高端产业和先进产能,为制造业提供有力空间保障,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对进驻企业兴办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项目的,在租金或转让费用方面可以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厂房园区建设,以工业用地对其进行管理。
2、“政府主导”联合“市场参与”。
探索“基金+基地+城市”发展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依托政府的国有土地资源、国有资金平台,联合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形成产学研多维矩阵,结合配套政策形成企业全孵化链条;建立基金招引、中介推介、企业引荐等多元招商渠道,聚焦主导产业项目、科技项目和人才项目,获取更多优质项目信息。深化基金与基地的联动机制,优化“基金+基地”的信息共享机制、招商联动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提升“基金+基地”的实际成效。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转化,促进项目落地,同步抓好税源项目的引进和管理,积蓄更多税源支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健全落实腾退管理办法,不断盘活可用空间,逐步实现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3、“园区自治”形成“优胜劣汰”。
园区招商入场和续租清退制度对于园区的规范化运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招商入场制度能够确保企业入园流程的顺畅进行,保障双方合同权益,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入驻。通过“优胜劣汰”的合理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腾退低效产能,释放出资源和空间,促使园区自我形成“新陈代谢”的能力,让更有活力和高效率的企业入驻,避免形成新的低效用地,持续提升整个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还能帮助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实现蕞大化利益,增强园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平谦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